【龙源厅客服资讯】作为扎根这片土地的设计者,当我们站在场地上时,兴奋与压力并存。兴奋于它地处新区核心,汇聚政务、文化、生态资源;压力则在于,如何不负这片土地的潜力,为项城居民创造一个真正“有温度、有品质、可持续”的家。今天我们打开项目背后的思考脉络,分享从构想到落地的关键设计决策。
一、规划起点:在秩序与活力间寻找平衡
读懂土地,对话城市:场地周边环绕“一府四馆八局两院”,规划中的文化设施林立。
思考: 新住区如何既不淹没于严肃的行政氛围,又能与之和谐共生,并注入生活气息?
解决方案:
l 中轴礼序,外刚内柔: 我们引入了中轴对称的规划骨架。这既是对周边城市公共建筑群规划肌理的一种尊重与呼应,塑造庄重、有序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这条轴线向内引导至社区核心——一个充满绿意与活力的中央共享庭院,实现了从城市公共性到社区归属感的自然过渡。
l “均好性”破题高密度: 1.8的低容积率是优势,但如何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中心?我们坚持“均好宅间”策略。 每个组团都精心设计了复合功能花园,将儿童活动、适老康养、健身交流等场景分散植入居民日常归家动线旁。让每一栋楼的住户,推窗见绿,下楼即享便利与活力,实现真正的资源公平。
二、立面语言:在克制中追求历久弥新
挑战与目标:在快速迭代的市场中,如何打造一个十年后仍不显过时的建筑形象?如何通过材质和细节传递品质感?
我们的设计逻辑:
l 基调选择: 摒弃流行色与繁复造型,回归经典灰白调(浅灰、深灰、米白)。沉稳、内敛、包容性强,是我们希望传递的永恒感。
l 现代性与通透感: 大面积银灰色玻璃幕墙是核心元素。这不仅最大化引入北方的宝贵阳光,提升室内舒适度,更让建筑体量显得轻盈、通透,与周边环境(尤其是规划中的文化场馆)形成对话。玻璃在不同时间、天气下反射天空与绿树,本身就成了动态的景观。
l 横向线条的韵律: 通过精心设计的横向线条(窗台、檐口、金属栏杆)进行比例分割。这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为了:
- 强化建筑的水平延展感,呼应低密社区的舒展气质;
- 在视觉上形成秩序与节奏,提升精致度;
- 有效组织立面开窗,优化室内视野。
l 材质对话: 米白与深灰色晶彩石的温暖质感,与玻璃的冷峻光泽、深灰色金属栏杆的精致感形成对比与平衡。通过晶彩石的分缝、肌理处理,确保近人尺度的细腻观感。
三、户型革命:空间效率与生活场景的极致探索
“四代住宅”理念的落地攻坚:
l “零公摊高赠送”背后的设计博弈: 118%-157%的得房率,绝非噱头,而是与设计边界、结构体系、设备管线“斤斤计较”的结果。
l 精细化结构: 精确计算梁柱尺寸,减少对室内空间的侵占。
l 精细化设备: 管道井集约布置,巧妙利用边角空间。
l 精细化布局: 通过精细化设计,最大化凸窗、设备平台、阳台、露台等空间的可用性、舒适度。多飘窗、多阳台不仅是扩充有效使用面积,更是为了引入更多阳光、空气和景观视野,模糊室内外界限。
入户仪式与领域感: 每户独立明电梯厅 + 私家入户门厅
这不仅仅是解决雨具收纳的实用功能,更是通过这个专属的过渡空间,让住户在踏入家门之前,完成从公共到私密的心境转换,强化“家”的领域感和尊贵感。这是我们理解的“归家礼序”的起点。
空中院墅:高密度下的“庭院梦”解法:
l 痛点洞察: 城市土地稀缺,传统地面别墅难以复制。如何让高层住户也能拥有“有天有地”的花园生活?
l 我们的答案: 立体墅式庭院 (空中花园)。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超大阳台,我们将其视为一个可生长的生活容器。
l 尺度革命: 最高约125㎡的空中花园,提供了无限可能。
l 场景预设与灵活性: 设计中预设了不同功能场景的可能性:花园、会客、亲子、观星,但更强调其可定制化。我们提供基础条件:水电预留、荷载保障、私密围合,把“造园”的乐趣留给未来主人。这是对高密度居住模式下“自然缺失症”的一次设计疗愈。
四、景观与入口:定义社区空间序列与边界
双入口策略的深度思考:
l 东入口(主归家流线): 紧邻商业,相对私密。金属铝板的精致感、石材的厚重感、星空顶的梦幻感被组合运用,打造一个具有包裹感和仪式感的归家入口。
l 南入口(城市界面): 直面市政公园,设计主动拥抱公园资源:前置阳光草坪吸引市民休憩,设置开放式儿童乐园激活边界,铺设林荫步道连接城市绿脉,打造友好型城市界面。
我们以归家及社区内部游憩的主要动线为脉络,精心编排了【登阙】至【归心】的五幕空间序列。每一重“礼”,既是空间节点,也是情感铺垫,更是对东方空间序列的致敬
【登阙】| 登门望阙,礼仪尊贵 | 作为归家的礼仪门面,通过尺度把控,材料碰撞,营造入口仪式感及尊贵的归家体验。
【入画】| 山水旖旎,师法自然 | 穿越门厅,步入礼序空间,线性石材铺装自然引导着归家动线,沿路布置有精致软装,在光影斑驳间营造静谧的休憩空间;匠心打造艺术景墙与阵列式乔木,金属质感的迎宾墙与婆娑树影交相辉映,以极具仪式感的迎宾序列,为居者呈献从喧嚣到宁静的尊贵归家礼遇,突显项目品质
【探景】| 核心聚场,意境交融 | 在归家路上,打造了四大生活场景:树影婆娑的林下剧场、静谧悠然的禅意花园、养生怡情的康养花园,以及充满欢笑的"探境小鹿"儿童乐园(约700㎡),是休闲的绝佳去处,更是亲子互动、接待访友的品质空间;
儿童乐园以健康成长为理念,通过主题游乐设施、益智玩具、创意黑板等配置,全面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成长需求,更贴心设置家长休息区、清洁设施等人性化细节,每一处设计,都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用心营造。
【畅游】| 全龄乐活,各得其趣 | 在中心区域打造水景,精奢廊架,景观桥,将可行可游的动线、可望可居的场景融贯其中,以现代设计语言转译东方园林的山水意境,营造出"步移景异"的当代雅集生活场域;灵感来源于经典园林“寄畅园”的东方意蕴,传承经典,复刻东方美学场景,尊享礼序空间布局,探寻当代雅集生活方式,使空间不仅注重传统美学,更融入现代设计的精髓。
【归心】| 宅间谧境,身心安顿 | 户外休闲坐凳分布在各个角落,提供休息、交流、赏景的场所;植物设计打造“东方园林”意境,布置讲究适地种树,满足季相变化,根据功能空间合理种植。
五、地库:被忽视的“归家前奏”,我们选择精雕细琢
设计理念: 地库不应是阴暗潮湿的过渡空间,它是归家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追求:安全、舒适、有仪式感。
l 地库出入口: 采用特殊材料与工艺的无震动坡道,显著提升了行车平顺性、静音性、安全性.金属结构框架+通透玻璃顶棚,塑造一场充满仪式感的光影体验起点.
l 地库玄关 (落客区): 仿石涂料的耐久质感、铝格栅的秩序美感、艺术漆的细腻触感,共同营造一个具有品质感的过渡空间。
结语:设计,是一种持续的回答
项城博群悦玺湾项目,对我们而言,是一次关于“如何在三四线城市创造具有前瞻性与人文关怀的品质住区”的深度实践。它没有宏大的叙事,却充满了对土地文脉的尊重、对家庭结构的洞察、对空间效率的极致追求、对材料构造的反复推敲、以及对使用者体验的细致关怀。
l 我们以中轴礼序回应城市肌理;
l 用复合宅间花园破解均好性难题;
l 借空中立体庭院圆梦高层花园生活;
l 在立面材质与线条中追求永恒美学;
l 将归家仪式感从地上延伸至地下每一个细节。
设计的过程充满挑战与妥协,但每一次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对材料的精心挑选、对尺度的反复推敲,都是为了离我们心中那个“理想的家园”更近一步。项目仍在建设中,我们满怀期待,也保持谦卑,静待时间与居者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