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厅客服讯】黯涉总部园区位于杭州临平城市规划的重要节点,场地原为一片未被建造介入的城市绿地——生机、宁静、纯粹,是超级城市肌理中最后一处原始留白。
什么样的建筑形象,才能与周边住民的在地身份产生共鸣?什么样的空间策略,才能让新的开发延续绿意,触动人心?
设计师将人们的情感与真实需求置于策略核心,以“小而克制”的尺度策略嵌入场地,将这座时尚品牌总部塑造为一个开放而松弛的社区。在高强度开发的新城网格中,创造一组独特的结构与节奏,也留出人与人之间的联结。
项目同样回应了城市生活中一个兼具情绪性与社会性的现实议题——被置于高效却无趣的摩登大楼之中的人们,开始期待一种能够触碰自然、自由呼吸的办公与居住体验。基于此,设计回归本真,尝试营造一处人、建筑与自然共生的温柔场域。
m | p 与擅长将自然语汇与场地精神融合的张唐景观携手合作。园林景观自由穿梭于建筑之间,以丰富而多样的植物系统,营造出生动的自然层次,为置身其中的人们提供情绪调节与身心修复的支持。
城市语境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对建筑的愿景正悄然转变——从追求视觉形象和夸张体量转向更加关注建筑如何更贴近生活层面、回应城市环境、满足社区需求,从而促进人与城市空间的和谐共生。本项目以“非显性介入”的策略回应中国公众对宜人尺度与城市共融的关注:不以体量压迫环境,亦不刻意制造视觉冲击,而是以一种开放、平易的姿态嵌入街区。
地块原规划为高密度的高层写字楼,结合人文需求、市场环境与周边肌理,设计团队联合业主与规划部门进行多轮协商,最终将建筑高度控制在七层以内。这一转变不仅回应了设计团队对建筑新愿景的关注,也使项目在城市中呈现出更温和的存在方式。同时,园区通过品牌自营的咖啡厅、餐饮与文化空间融入街区日常,构筑一处服务企业内部、同时对邻里开放的共享型社区场所。
▲高度分析
结构与材料的可持续表达
更为温和的体量策略之外,设计也在建造层面回应自然:摒弃装饰性的表象,回归材料本身的逻辑。
项目核心材料——清水混凝土曾因结构理性与建造效率而广受推崇,如今却常陷于“高级感”与“不可持续”的两种误读之间。
但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观点是否准确?背后存在的问题是否被单纯化?本设计以建筑技术与材料创新为路径,为清水混凝土的价值潜力和适用性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
项目以混凝土结构为切入点,将其作为空间组织与建筑表达的共同基础。通过对承重构件的精细调整,混凝土总用量减少约30%,整体结构更为轻盈高效。同时,设计打破传统柱网体系,释放出完整、通透的办公平面,提升空间的灵活性,为未来多样化的使用需求预留可能。
为降低环境影响,设计采用低熟料水泥,并用工业回收副产品替代其中约30%的水泥含量,在保持结构性能的同时有效降低碳排放。
▲预制模板施工示意
建造层面,项目采用更具现实性的混合建造策略。主体结构沿用中国建筑行业成熟的现浇混凝土体系,确保施工的可控性与精度;外立面则采用预制装配系统,以模块化方式降低现场浇筑与人工强度,提升整体建造效率。模块化与现浇体系的结合,不仅强化了施工控制,也使结构的真实质感得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与呈现。
结语
设计不仅在技术上寻求突破,更回应了人们对自然与情感共鸣空间的渴望。通过结构优化、循环材料与混合建造技术的协同,项目打破结构与立面的边界,清水混凝土被赋予新的可能,让结构语言回归其原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