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工人文化宫改造:一座人民殿堂的时代再造---西筑设计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9-08 14:43:50

【龙源厅客服讯】设计单位西筑建筑设计事务所+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团队成员何光乾 王睿 黄启川 高洋 曾晓 李黔渝项目地点湖北·襄阳建筑面积10540.90㎡项目名称襄阳工人文化宫改造


建于1985年的襄阳市工人文化宫,位于凤雏大桥樊城引桥匝道边,曾经是许多襄阳人的回忆,也是人民广场的一处地标。“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是当时职工们对它功能的概括。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昔日热闹非凡的工人文化宫,也逐步成为一处闲置的场馆,期待着再获新生。


2024年中旬,受业主单位的邀请,西筑设计联合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介入襄阳工人文化宫的更新改造工作,基于对场地历史背景与城市记忆的深入调研,将文化宫视为承载襄阳城市发展记忆的重要空间节点。设计团队提出“以介入唤醒场所精神,以渐进激活城市文化”的更新策略,主张在保留原有历史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微更新、点状介入与多元公共活动的引入,逐步恢复其作为市民文化生活中心的活力。西筑设计以“建筑共生”的理念推动空间更新,探索新旧共融的设计方法,在延续集体记忆的同时赋予空间新的使用价值,使沉寂多年的工人文化宫重新成为城市公共文化的重要承载体。

襄阳工人文化宫改造:一座人民殿堂的时代再造---西筑设计(图1)

在完成对建筑的安全评估后,首先对危险等级较高的部分进行了拆除,主要包括大厅两侧的耳房以及南侧若干结构混乱、功能低效的房间。在此基础上,设计团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不改变原有建筑轮廓的前提下,对建筑功能进行了修复与重新置入。北侧空间被重新规划为底层展厅与上部多功能教室,实现功能复合与空间整合;南侧因拆除形成了一条线性狭长的带状空间,考虑到其邻近医院和驾校等不利环境因素,设计在该区域植入一条休闲廊道,既缓解了人流通行压力,又有效起到了对周边噪音和视觉干扰的隔离作用,使空间重新焕发活力并增强整体环境品质。


针对场地复杂的流线关系,我们在改造中对整体动线进行了系统性梳理。襄阳工人文化宫位于老城区,周边建筑老旧、密度较高,城市开放空间稀缺。因此,本次改造提出两个核心目标:一是打造具备“城市客厅”功能的开放活动空间,二是将其转化为城市绿肺,尽可能扩展绿化面积。在设计策略上,我们在建筑北侧设置了一座半开放的景观楼梯,直通屋顶空间,并向城市完全开放。市民可由此自由登上屋顶,通过屋顶花园步入南侧的带状坡道空间,最终通达下方的城市广场,形成“屋顶—花园—广场”的立体流线。这一路径不仅增强了建筑与城市、市民之间的互动,也拓展了公共使用的可能性。在景观系统上,设计尽可能多地植入花园与绿化单元,使建筑屋顶绿化与广场景观融为一体,实现绿化的系统化延展与最大化扩容,为老城区注入生态与活力。


在本次改造中,相关主管部门允许适度新增建筑面积。基于这一原则,我们将新增体量巧妙地置于建筑屋顶,以最小化对现有结构和城市界面的影响。其中,一部分新增位于原溜冰场上方,通过加建楼板,在顶部设置了一间多功能厅;另一部分则叠加于报告厅之上,采用轻质钢结构构筑一间全景功能教室。该教室不仅在空间上呼应西南侧的人民公园,在功能上也作为屋顶开放花园的延伸,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公共活动空间。


在建筑材料与色彩的选取上,考虑到项目位于襄阳老城之中,城市主色调以灰白色为主,如果继续沿用现有的色彩体系,则本身的标示性不够明显,因此选用了80年代工厂的的砖红色,一来可以唤醒人们对那时的记忆,二来也可以让项目更加凸显。


服务热线
1555994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