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美术学校---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8-22 15:00:20

【龙源厅客服讯】空间叠加:密度的消解罗湖作为深圳线性城市发展的东部节点,在早期的城市规划建设中未能优先考虑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相反,它简单粗暴地实施了现代功能和交通规划。建筑和城市生活空间根据功能和效率的要求安排在土地上,自然只是作为人造城市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人(不论年龄、身份、性别、背景等个体差异)及其活动仅仅是效率规划的功能对象。


这种以理性和效率的名义对人类社会组织进行系统治理的理念,源于西方启蒙运动与传统社会的脱节。城市和建筑规划将城市建设系统视为复杂的机械操作,而自然和传统被视为现代化的障碍而被消除。这些地区的社区和街道失去了人情味,显得冷漠和毫无生气。与城市一样,新建的校园也逐渐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异化,成为社会机器系统的一部分,失去了场所精神和空间意义。


O-OFFICE为红岭实验小学和红岭中学新文体艺术中心设计的项目都位于福田新开发的城区,它们都试图融入人文地理学的视角,重新思考和挑战深圳以效率为中心的空间范式。这两个校园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复兴了珠三角传统的人、地、景、建筑一体的景观,从而使校园成为一个培育人文精神的地方。与此同时,在罗湖老区,曾经快速发展的标准化城区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现在拥有相对稳定的街道和社区生活。再加上多年的植被生长,与其他新开发的地区相比,它的规模显得宜居和有吸引力。反过来,这让建筑师相信新校园也应该在街道层面尊重和回应这一点。


校园用地极为有限,建筑比例高达3.0。校园的强制性布局规划只能容纳不到200米的圆形跑道,这使得24班高中的教室和住宿空间严重短缺。为了解决高密度的场地,建筑师将传统的教室和运动场的水平并置转变为垂直堆叠安排。一个运动区,拥有近300米的圆形跑道,115米的直线跑道和天然草坪,悬挂在五层教学楼上方,为整个校园提供了广阔的阴影空间。


这在地理上呼应了未来城市公共绿化延伸到校园的潜力,由北部绿树成荫的威灵公园刺激。教学和宿舍区被释放出来,很好地融入了现有的城市肌体中,形成了一个令人愉快的三维校园庭院系统,纵向矩形下沉式庭院。顶部的浮动运动场就像一个宽边帽罩,保护整个校园免受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深圳漫长的夏季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

深圳市美术学校---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图1)

普通城市的绿色神庙O-OFFICE认为,城市校园不应仅仅是对功能需求的技术回应;它们应该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节点,作为城市标志甚至纪念碑的空间。在罗湖和龙岗城区之间,大片起伏的丘陵和绿地仍然构成了超大城市内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为我们对新校园的空间记忆提供了地貌来源。建筑师试图融入这个生态绿化系统,将校园视为这个有机系统的城市延伸。它作为我们三维校园空间概念的城市基础,最终在罗湖老城中创造了一个“绿色寺庙”。“寺庙”一词象征着校园的精神公共空间性质。在深圳这样注重效率的城市,传统的精神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被淘汰了。我们希望像校园这样的公共建筑能够成为空间节点,重塑新的城市社区的精神和公共性质,让现代城市有机会像传统社会一样拥有精神部分。


艺术学校的城市“寺庙”精神空间的实现依赖于校园内空间形态的构建,而这种语汇是通过结构系统来实现的。校园垂直分为三层。底部是一个下沉式基地,其中包括校园的公共设施,围绕着-1层的下沉式花园和-2层的停车场。中间是三层合理排列的教学和生活空间,顶部是向天空开放的空中运动场。在这三层之间是与绿色花园融合的高架空间,适应亚热带气候,并允许用户自由导航。这三个空间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布局逻辑。它们的结构是部分连接和连续的,而开放区域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结构转换,实现独立性。


结构的连续性被特定的功能空间所掩盖,而转换后的结构构件则暴露在开放空间中,成为校园内外的空间地标。这种垂直的统一和变化,结合庭院的不同高度和室内外空间的空间层次,创造了一种既自我一致又多样化的校园体验。


校园内部由从下沉式庭院升起的v形细柱支撑,与花园的植被融为一体。空中运动场由教学楼顶部的v形钢柱构成的空间桁架支撑,形成悬浮在城市上空的长廊桥。校园内部分层蜿蜒;外观是有节奏的升降,有高耸的屋檐。它既是城市时间和空间的纪念碑,也是城市日常生活的家园。


服务热线
15559942666